地”的“文”作为自家叔父的谥号,是为“齐文王”。
至于他的陵墓,也被百官、宗室称为齐王陵或文王陵。
将谥号的事情拍案决定后,朱慈燃没有让诸藩难为,而是主动提出了要购回部分国债的想法。
眼下是乾圣十三年,此时大明的财政岁入尽管依旧保持在一亿两千万两左右,但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
因此,即便朱慈燃想买,其实国库里也没有太多银子供他使用。
所以在与诸藩商议过后,朱慈燃定下了每年朝廷回购五百万两国债的提议。
对于诸藩来说,如果是以这个价格和速度购回国债的话,其实也就六七年的时间罢了,因此不仅没有诸藩反对,反而还虚伪的示意皇帝不用着急。
只是朱慈燃很清楚,他们的话不过是客套话罢了。
朱由检一走,他能信任的藩国,也只有永国、定国和齐国了。
所以,朱慈燃拍案决定了这条国债回购的政策,同时也遣散了太庙前议事的诸藩。
这么一来,宗藩体系最少在大明购回所有国债前是比较安稳的,朱慈燃也可以放心将权力过渡给太子朱和垠了。
在朱慈燃忙碌的期间,整个大明宗藩体系下的民间却弥漫着一股哀哀欲绝的气氛。
许多人在五月初一看到《大明报》刊登齐王薨逝内容时,只觉得脑袋晕眩,整个人似乎被抽走了所有的力气。
有的人还没反应过来,眼泪便不自觉流出。
也有的人强忍着不让眼泪在街上流出,回到家后放声大哭。
还有的哭不出来,但每到半夜便觉得胸口好似被压住了一样,压抑而悲痛。
在这么多人之中,李定国是其中一人。
自从得知朱由检去世的消息以来,他表面并没有什么悲伤的模样,只是每天饭后躺到床上,想起前半生年来同齐王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