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齐世子朱怡铭便呵斥百官,以“大行皇帝丧期未过,群臣逼宫,可视为谋逆乎”来呵斥群臣。
忌惮齐国实力,群臣不得已罢休,但谁都知道齐世子始终要回齐国,因此并不以为意,只是暗中积蓄力量。
八月,诸藩陆续入京,群臣这才消停了一些。
九月初一,朱伯海率领诸藩、群臣、勋贵们护送咸嘉皇帝下葬,并于明楼为其拟定“中宗康皇帝”。
借着诸藩都在,朱伯海又定年号为“绍庆”,同时继续任命田文镜、张廷玉为辅臣,并宣布对皇店进行清查。
国丧结束后,朱伯海留诸藩在京数月,趁机找到田文镜、张廷玉、朱怡铭、朱伯沐四人商议国策。
田文镜认为,当年齐文王为了恢复国内经济,因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措施,其中之一是调整市场经济中的公私、劳资、产销关系。
这样的调整并没有关系,但是永昌年间的承平导致了皇店内部产生了牢固的利益集团。
经过永昌皇帝多次打击这样的行为,但当咸嘉年间大明将矛头对准外部后,这些利益集团得到了迅速发展。
同时,民间的民营经济也被勋贵插手,至此形成了国营文官、民营勋贵的局面。
国营派是躺在皇店的身上吸血,而民营的勋贵则是压榨百姓。
这两者对于大明朝来说都是大害,而他们在这次西征中的表现更说明了他们并不满足于用正常方式获得一般利润,力图利用手中权力来胡作非为。
民营勋贵派以行贿、偷税漏税为主,而国营文官派则是以盗骗国营财产、偷工减料、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等手段牟取暴利。
他们在经济上给朝廷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必须遏制他们的行为。
在田文镜提出问题和现象后,张廷玉则是建议在皇店内部掀起“反贪污、反官僚”的二反行动。
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