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家兄朱由校 > 后记(十一)五反三正

后记(十一)五反三正(6 / 9)

至于工价,国内最低工价被涨至每日四十文,其中皇店带头上涨工资,两千余万皇店工人尽数享受到了这个福利,俸禄从原本的三十文到一百文,上涨至四十文至一百二十文。

国营工厂上涨工价,民营工厂只能跟着上涨工价,但它们依旧踩着红线给四十文的最低工价。

不过即便如此,民营的一千多万工人还是忍不住的高兴庆祝。

只是他们的高兴在许多商贾和幕后的勋贵看来,似乎是对于自己的一种折磨。

正月初二,群臣上疏弹劾“工价上涨”的政策,许多官员认为工价上涨致使了大部分民营工厂利润下降。

不过对此,次辅张廷玉拿出了一份份文牍,不管哪一份,都可以证明眼下的民营工厂分配不均。

在皇店之中,工人的工钱占皇店利润的四分之三,而民营工厂中,工人工钱只占利润的二分之一。

如果没有皇店,或许民营工人的工钱会降低到占利润三分之一,乃至四分之一的程度。

三千多万工人,他们身后代表的是三千多万个家庭,是接近大明户籍总数四分之一的人口数量。

大明做出这个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是了解过市场情况的。

这么多年以来,大明发行的货币总量高达十七亿,即便以眼下大明人口已经达到六亿三千余万,但这笔货币还是让民间的物价不断上涨。

尤其是经历了咸嘉年间的战争过后,大明内部的物价更是上涨了10%~20%左右。

因此,这次的工价上涨是比较符合规律的,并不会对市场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

群臣之所以反对,无非就是工价上涨导致了他们及背后商贾的利润下降罢了。

但对此,朱伯海并不打算让步,反而是针对这样的行为开始了“五反三正”运动。

从正月初三开始,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