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态度踊跃,但只要李泰开口,多少都会给予一定的表示。这也算是这段时间来李泰在秦州积威的体现,初步统计一番,便有了将近六千人马的规模!
这其中占比最大的,还是李泰在光明寺中所获得的僧兵与寺奴丁壮们,一番精选下来便有上千人之多。接着便是李允信这个大孙子所召集起来的他们陇西李氏乡里亲徒与部曲,同样达到了一千余人。
其他汉胡诸家累加起来,再加上独孤信由州军当中拨给的一批行伍老卒,便聚合成为一支五六千人的人马队伍。
不过这样一支人马的消耗同样也是巨大的,李泰虽然在光明寺中榨取了大量的财物物资,但其中相当一部分又投入到了四方城的建设中去,再加上其他方面的规划开支,剩下来的虽然仍是颇为可观,但也需要认真盘算花销。
兵贵精而不贵多,一支精兵的战斗力要远远超过了数倍有余的乌合之众。
李泰既无多多益善的兵法韬略,也没有足够的家底,于是在接下来便又进行了一系列的精选裁汰,最终将这一支人马的规模控制在三千人出头。而且充分发挥陇右地域特色,这三千人尽数编为骑兵。
要在陇右挑选三千名弓马娴熟的精兵,倒也并不算困难,而且还是在此边十几家强宗部族当中精挑细选出来的。
李泰每每在校场检阅,看到这些士卒们精壮气象都忍不住要流口水。单就兵员素质而言,绝对是当世第一流的,拉上战场即刻就能奋勇作战那种标准。
这些人马所需要的甲刀与战马等武装,由州府承担一部分,各家自备一部分。
李泰当然也不会让此边各家出人出力的给自己搞事业,毕竟大家也都不是傻子,要激发他们的热情就需要给予足够的激励。
于是他便把即将竣工的四方城拿出来进行股份分配,诸家按照出人出力的多少,各自分给一部分四方城的区域,可以自己进行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