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宇文泰并诸晚辈子侄。
在将故事感慨一番后,宇文泰便又说道:「如今行台宣治关西、抗衡巨贼,内外军政皆仰群众才力,我亦求贤若渴。仁略前已遣子报效,可见也有康慨之志,如今亲身入国,肯否屈事台府?如今府中西阁祭酒仍然空席待贤,历观内外群众皆非我愿,拖延至此将成心病,仁略为我据之可好?」
李晓这会儿已经是醉意上头,更兼与宇文泰一番畅谈故事后也深有同病相怜之感,这会儿听到宇文泰为一件事忧愁的不得了,便不免心生仗义相助之念。
李泰虽然也喝了不少,但他向来警惕心重,睡梦之中都仍有三分清醒,听到这话后心神陡地一清,手把着酒杯站起身便干嚎起来:「主上知遇情深,因子知父、由父及子,臣父子并受殊恩,但有所使安敢不从!
【稳定运行多年的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
泰所言,他虽然为儿子感到自豪,但他自己也并非已经老迈不堪,往年虽然不失澹泊名利之想,可在见到儿子所取得的成就后终究难免有些吃味,不希望自己余生就此荒废下去。即便不能称夸于人前,起码也要留下二三可供自己品味的事迹。
他倒没有因为宇文泰的礼遇青睐而迷失自我,只是欠身说道:「多谢安定公赏识,只是器性所限,所付之事实非所长。若是贸然领受,累事害己犹有可恕,阻贤报国其罪深矣!」
宇文泰还待劝说一番,堂外谒者匆匆入禀侍中杨宽在台府中求见。
听到这话后,宇文泰眉头便微微一皱,想了想后还是着员将杨宽引入内府,并派遣儿子宇文毓出堂迎接。
李泰给他老子递了一个眼神,然后自己也跟随行出,与宇文毓一起站在前庭等候杨宽到来。
作为宇文泰的庶长子,宇文毓的性格却不像是镇兵之子,并没有一般少年的浮躁好动,反倒是颇为沉静。瞧着李泰行出,他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