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内堂上方的便是李晓的夫人卢氏。卢氏年纪四十出头,气质温婉、面容姣好,但因有欠保养,看起来较之同龄的世家贵妇略显老态。
陇西李氏虽是天下名门,但在河阴之变后逃难河北、寄人篱下,一家人生活自然不再像住在洛阳时那么优渥,衣食俱需自耕自作。遇到农忙时节风雨不调时,不只家里的男丁,就连卢氏这位当家主母都需要下田劳作。一大家子人吃马嚼,柴米油盐催人老,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保养。
但这一份付出也并非没有收获,一家人逃难到河北后,各个侄子们陆续成家,仍对卢氏敬若亲母。尤其是在李晓和李泰父子俩离开河北、不知所踪之后,户中二子仍幼,侄子侄媳们不只在生活上对叔母堂弟们诸多关照,精神上也给予了极大的鼓舞。
就拿今年李允信联络营救一家人的时候,同族侄子们各携家眷同行、无漏一人,便足见他们一家人感情之深。须知那时的李泰年中一系列壮功都还没有传到晋阳,而且这种跨越国境的迁徙本就危险重重、风险极大。
但这些族人们仍然义无反顾的同行赴此,李泰仅仅只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机会,而他们肯于同来,大概也如叔父当年带领他们奔赴河北逃难一般,如今各自壮年成家便又护送叔母奔赴关中与叔父团聚。
此刻众家眷们一边等待李泰归府,一边闲聊着来到关西之后这段时间以来的生活和感受。
关西贫弱而河北富强,也算是时流心中根深蒂固的一个观念了。所以之前在晋阳时,当户中男人们都决定陪同叔母西来时,女人们各自心中却难免会有别的想法,担心西来后会给一家人的生计与前途带来极大的影响,嘴上虽然不敢反对丈夫的决定,心内却也难免忐忑。
可是当真正踏足关西之后,她们所见所感却大异于之前的想象。随着跨过黄河之后的那一刻开始,凡所遇见的人无不对她们一家笑脸相迎、极尽呵护,所受到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