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足足有五分之一还要多,而其余天下诸州才占了不到五分之四的名额。
这样一个情况其实还是经过多年推广改善的一个结果,早年间两京贡举人是占了科举考试的绝大多数,天下其余州府选送的人员则寥寥无几,许多州每年不过一二人而已。
因为对于大多数民众而言,对于朝廷典选政令的改革感知并不敏锐,而一些对此有所感知的人家则就尽量将家中儿郎送到两京这样的政治中心。而且往年州郡征辟在野贤遗,通常是要直接授以官职的,可是现在仅仅只是获取一个考试的资格便要千里迢迢的入京,这也让地方上一些观念还没有扭转过来的才流对此不感兴趣。
有鉴于一项改革的推行不易,李泰也只能先下令州县官学进行完善,招取一些有志于学的民间子弟进行授业教学。同时为了更加扩大科举能够覆及到的人群规模,诸州又加州贡考试,不再只局限于州县生徒,同时凡诸州考选贡举人,直免当年身庸户调,使其得以从容入京参加科举考试。
同时在两京也不再只局限于官学生徒与在职官员的举荐,允许在野贤流向有司投牒自荐,统一参加礼部在当年秋天所举行的贡试,从而获得举人资格。
如此一番推广与改革,又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才使得科举考试总算是具有了国之才选大典的气象,每年都有数千贡举人入京参加科举考试,给国家建立起了庞大的人才储备库。
有了足够的人才储备,那么在官员铨选上的标准则就可以放得更高,也使得大唐官员考绩压力非常的大。
往年都是一岁一考,京官三年、外官四年秩满,总其考绩再作黜陟。但是如今保留一年一考的同时,如果连续两年考评为中下,那么便直接罢官,不需再等到秩满,而且凡因此而遭罢黜者,十年之内不得再参铨选,唯有通过朝廷特别开设的制举考试,才能解除这长达十年的守选禁锢。
只不过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