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
黄子澄冷笑着说道。
朱允熥一继位,立刻下旨把他惦记已久的科举制度改了。
也就是分科取士。
文,工,农,算,兵五科。
文科就是之前科举考的,但不再限于儒家典籍,简单说就是任意命题来考,不过实际上还是儒家,毕竟出题人还是那些文官。
但剩下四科与儒家就无关了。
而且五科进士一个级别,考中后都是最底层,然后根据成绩升迁,文科进士和过去一样还是到县衙,但不一定是县丞,也可能是主簿,甚至典史。不过鼎甲还是进翰林院,但五科鼎甲都进翰林院,二甲还是进京城各衙门,同样从最底层官员做起,然后工科进工部,算科进户部,兵科进兵部,农科虽然没有农部,但却可以和文科一样直接去县衙。这个改革严重伤害了儒生利益,事实上几乎砍去了他们近半位置,而且就算是文科,也不一定全是儒学,毕竟已经不限儒家典籍了。
出题是文官,但最后核准还是皇帝啊!
他要考大明律都行。
儒生们完全被一巴掌打懵了,尤其是南方那些耕读传家的大儒,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寒窗苦读就为跟一群工匠商贩甚至泥腿子竞争?
农科真是泥腿子。
当然,实际上是农学生。
科举改革是系统化的,并不是朝廷一下子开个农科,而是地方上先进行农学教育,利用杨丰为此准备的教材开农校。朱元璋已经建立起了普及全国的基础教育,也就是说民间识字的小孩数量众多,所以这些小孩可以报农校。
然后学农学。
学完之后才参加科举。
不过农学是肯定要下田,比如育种,肥料研究,不下田怎么研究?
研究肥料的,还得去研究粪丹各种成分呢!
那气味可是很冲。
杨丰都得给生产粪丹的工人提供自制防毒面具。
这个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