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大明英华 > 121章 笼中人自己做钥匙

121章 笼中人自己做钥匙(3 / 5)

:“不不,我如何能当此重任。我只是听你们商量卢公子明年乡试之事,又见郑姑娘诸事繁忙,便想起去岁还在秦淮河时,于那些官儿口中听到的一位在杭州赋闲的饱学之士,李之藻李公。”

李之藻……

郑海珠豁然开朗。

对呀,自己既然想到了孙元化,怎么就把李之藻给忘了呢!

他俩都是徐光启的门人,而且都喜欢研究西学,尤其对其中的火器感兴趣。

孙元化后来铸宁远城,以大炮帮助袁崇焕取得对后金军的宁远大捷,而更早几年时,李之藻就自掏腰包从澳门葡萄牙人手里买了大炮,往京师运,为的便是实现徐光启和孙元化等人“以火炮克制建奴”的军事思想。

所以,据此推断,孙元化和李之藻的关系,应该是不错的。

没想到王月生竟然战斗力爆表,不但捐琴,还去找了李之藻。

只听王月生婉婉道:“南京官场那些庸碌之辈,说李公不识时务,竟为各地教难中的泰西传教士申辩,招致御史弹劾,丢了光禄寺少卿的官职,只能在杭州老家赋闲,想必郁郁寡欢。然而我此番贸然拜见,李公分明精神健旺,正带着几位子弟笔受西学之作。我向李公与李夫人说了郑姑娘与卢公子的此处火器作坊,二老直夸后生可畏。听得出,李公极想来看看。”

“太好了!”郑海珠道,“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我今日便向姑爷和小姐请求,在文哲园准备院落。象升,过几日我们就动身,去请李公来松江。”

卢象升点头,又提醒郑海珠道:“阿姐,方才王姑娘与我商量,此琴不能由我们出面吆喝,顶好请董公帮忙,宣于仕人圈,但成交于商人之手。”

郑海珠当然赞同他的思路。

文人固然定是懂此琴的,但商人能出的价更高。….江南的几个商帮,淮扬商人和苏州商人自负风雅,喜欢造园子,徽商和浙商则喜欢收古董,表明自己有文化。

试问,在有钱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