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大明英华 > 307 出去一趟,要办好几件事

307 出去一趟,要办好几件事(5 / 7)

,正色道:“让他一道吧,赵梦麟的上膳堡,不至于缺个马将军就防不住鞑子了。马将军正好看看,此去林丹汗的王城,地形要冲如何。我们文臣再是知兵,总不如他们武人内行。让他记下,塞外哪些地方,可以筑垒营建,增兵驻守。”

“谨记督台嘱托。”

出了都督府,晋商常仲莘殷勤地迎上来。

进到骡车中,郑海珠笑吟吟道:“常公子,都督应了我去见林丹汗,我那日与你交待的想法,你觉得如何?”

常仲莘一叠声道:“蔽府能得夫人驱遣,求之不得。”

郑海珠要常仲莘一起跟去蒙古,乃是想用他这个晋商的眼力,沿途收集商业交易中银钱流通的信息。

在晚明这个时代,以江南、两淮和山西为典范,土地资本转化为商业资本,已经不仅仅是理念,更是实践。

山西的土地内卷化濒临极限,大量的男性剩余劳动力,不像南直隶那样进入丝织作坊,而是成为小商人,关内关外地跑码头。

商业资本进一步转化为金融资本,简直是必然的。

郑海珠穿来此世,在江南亲见过“钱庄”、“柜房”的机构,也用过银票送礼或者提钱,但那些,更多的是像收取手续费的银库,不怎么经营放贷业务,并非后世意义上的金融企业。

与江南比,山西的商路生态,更有利于催生“票号”的产生。

故而,郑海珠相中具有押运能力的常家,带在身边开始磨勘,就是想将历史上清代中叶才开始大发展的晋商票号业务,尝试着让常家来试水。

蒙古人和俄罗斯人,目前还没有银通货的概念,以马换茶与丝,甚至以直接掠夺的方式获得皮毛,是蒙、俄的行为特征。

在即将到来的西伯利亚至远东的国际贸易中,倘使明帝国能提前主导商业规则,辽阔的草原上,后世的恰克图、满洲里等边贸城市,都可以开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