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大明英华 > 363章 十二平均律

363章 十二平均律(3 / 4)

鹤西去。在下还是冲龄幼童时,就蒙先师收养,名字也是先师所赐。」

「载」字辈?朱载堉?那就是隆庆帝朱载垕的宗室平辈,当今天子朱常洛的祖父一辈?

辈份很高哪。

最关键的是,郑海珠这个明史专业的研究者,终于想起来,明代是有一个世子,因为藩王父亲直言进谏嘉靖皇帝,斥责皇帝吃丹药会吃成傻子,而被嘉靖一怒之下关进大牢,儿子也被削去世子冠带。

那世子正是青春少年时,忽遭变故,竟未沉沦,而是游历民间,于数学、音律等领域多有建树。

因明代宗室多废物,难得出这么个大才子,后世记得他的人,自然不少,遑论他还比西方人更早地发现了「十二平均律」。

「原来是郑王世子!」郑海珠恭敬道,「我在南直隶交游士林爱乐者时,就有耳闻,朱世子精通乐舞。但南边的文士,在雅集上弹琴时,仍是正声五音。」

朱阅文闻言,原想来一句「士林中自诩正统者,不论新老,实则不过是迂阔守旧之辈」,转念一想,眼前这位夫人似乎只爱当面与意见相左者争执,不喜背后论人非,便回归沉默,只双手又回到琴弦上。

郑海珠也在松树下的石头上坐下来,和声问道:「你这架小筝,不必移动燕柱,就能旋调?」

朱阅文道:「在下作此打算,但还在试制中。」

「嗯,泰西传教士们说,音高音低,与丝弦的长短与张弛有关,不过说着容易,要不动琴码地定音定弦,丝弦与燕柱的排布和数量,可都比目下的琴、筝、阮、琵琶,难多了。你现在这些琴弦,能弹出几个十二等程音?」

朱阅文十指托抹劈勾,给郑海珠演示。

已过而立的乐师,只觉对面这位年纪相仿的女子的口气,与方才辩驳同伴时的严厉,和初见自己时的警惕,都全然不同了,现出温婉柔静来,又带着一丝兴致勃勃的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