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动,旗帜上的神像迎风跃动,恍若真的降临了凡间一般。
高台麾盖之下,陈望和左良玉两人此时正同席而坐,一同观阅着矮台上两名军兵的角力。
现在襄阳城外,能够有如此的盛况,自然是因为左良玉领兵从夔州府内赶了过来。
此时屯驻于三岘山一带的明军,总兵力已经是超过三万人。左良玉一共带了两万余人的部队,其中隶属于左良玉麾下直属的部队有一万余人,另外的一万余人则是分属四营,由王允成、刘国能、李万庆、马士秀四人统管。
四人之中,刘国能、李万庆、马士秀三人都是原先七十二营流寇的营首,归降之后,受左良玉节制。
陈望坐在座椅上,举目看向左良玉所坐的一方。左良玉的身侧近处,坐着一名眉目清朗的青年武将,陈望之前并没有见过。
而在那青年武将之后,才是左良玉麾下的四将王允成,刘国能、李万庆、马士秀。
此前在襄阳城内聚兵时,陈望全都见过,自然没有陌生。看到陈望举目往来,几人皆是举起了酒杯,向着陈望致意。
陈望的目光在王允成的身上停留了一下。王允成不是流寇出身,他是正经的营官出身,不过名声却不太好。
王允成原是邓玘的部将,因为兵变欠饷之事,使得作为上官的邓玘越墙坠地而亡。
后续王允成被追究责任,降职待用,没有军将想要接收,最后是左良玉请命,王允成便被安排进了左良玉的手底下任做营官。
这也是为什他独领一营,不是归降的流寇,却受左良玉节制的原因。陈望之所以知道王允成的原因,实在是因为这个王允成,在历史上的名声确实还不小。
王允成被划到左良玉的名下之后,一路跟随左良玉南征北战,后续左良玉身死,左良玉的儿子左梦庚投清,王允成不从。
后来虽然因为兵败不得投降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