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网首领,又得到嬴政和赵姬的宠信,怎么可能不偏袒墨家?
儒家这边原本众人反倒是不担心。
儒家内部七十二派,各派斗争堪比百家间的宿敌,哪怕儒家占据了先机,也无法凝聚成一股力一致对外。
可儒家派来的代表是荀子,而且荀子还成为了嬴政的赞冠。
赞冠一职,算是将荀子和嬴政绑定了。
一旦冠礼结束,嬴政以后拜见荀子都必须行晚辈礼,儒家这次获利不可谓不多。
当然,如何安置大秦学宫和百家,就交给吕不韦头疼去吧。
张机很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
就像他担任卫尉一样,战略方针他能娓娓道来,两军对阵时的战术方面也能提出不少谋划,但真正要负责带兵上阵,调配军资,安排扎营和布置军阵时,他就不行了。
政务方面也是如此,张机提出个建议,或者辅佐嬴政作出决断也行,但真要他负责具体的实施,就有些为难张机了。
反正他如今也算是位高权重,嬴政也不至于真的让张机去专门操办某件事。
上司一句话,下属跑断腿。
再者,秦国也不缺愿意跑断腿的人。
只要付出一些辛苦,按照大方针做事,就能收获政绩和功劳,何乐而不为?
何况秦人向来务实本分,也不缺少肯做实事的官吏。
秦国缺少的,历来都是一个能把控大局的臣子。
譬如孝公的商鞅,为秦国变法;惠文王的张仪,把控着秦国的战与和;昭襄王的范雎,提出远交近攻;还有庄襄王的吕不韦,兴“义兵”之策。
秦国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负责把控大局的臣子,才在保证秦国这辆战车在高速行驶的时候不会偏离统一天下的路线,更规避了倾覆的风险。
因此,一连几日,张机都还算悠闲。
就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