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彻底摧毁,就像是饿了许久的饥民若是立刻暴饮暴食,就会被活活撑死。
“秦军……何其歹毒啊!”
这话子前根本不敢说出来,只能在心里怒吼着。
要说子前这位代王后裔没有半分复国的野望,恐怕没人会信,事实上另外几名代地边军的将领也看得出些许苗头,但他们都没有阻止。
为什么历朝历代的造反、起义,往往都需要拥立其他人才能继续在这条道路走下去?
哪怕是到了清末,也有被迫上岗的某位军政府首脑黎丨元丨洪,说到底想要建立地方割据政权,绝对要有一个有着足够威望的人作为首领。
而子前作为代王后裔,子氏在代地有着无与伦比的威望,自然符合这一条。
最关键的是,子前屡立战功,与军中诸将关系也极为融洽,而且他识文断字,读过许多书,也曾担任过很长时间的长史和行军主簿,有着处理政务的手段。
这一点尤为难得。
毕竟在穷困潦倒又饱受异族侵扰的代地三郡,人均教育水平近乎于胎教,识文断字之人不是被赵国庙堂贬谪来的罪臣,就是来代地避难躲避战火的贵族和士人,真正的本土代人大多都是没有半点文化的泥腿子。
同时具备威望和智慧的子前自然也被众人尊为了首领,但究竟有多少忠心……一言难尽,所以子前根本不敢出声训斥。
对于饥饿又思乡的将士们来说,粮食和家书就是他们眼下最渴望的东西,千金不换!
若是有任何人阻挠,都会被红了眼的将士们撕成碎片。
子前放弃了阻挠,只能任由秦使送来的十车粮草被伙夫们不经军令便私自取走生火做饭,他带着一众将校们走出大帐,看着代地边军们哄抢着要取家书。
“诸位,还请排好队伍,按照被呼喊到的名字上前来领取家书。哄抢之人,可就别怪我不下发家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