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又令人……恐惧。
蝙蝠侠,他在恐惧他自己……
得出这一结论的那天晚上,乔纳森惊喜的甚至无法入眠。
那是何等有趣,何等怪异的存在啊。
借由这样的理论前提,哥谭大学曾经最出色的心理学教授,乔纳森克莱恩先生,得出了另一个有趣的结论。
蝙蝠的造型,蝙蝠的标识,蝙蝠车、蝙蝠镖、蝙蝠信号灯、蝙蝠蝙蝠蝙蝠……
这种程度,已经不能简单的说成是刻意了,这简直就是在主动为自己打上思维钢印。
可是,为什么呢。
这个家伙,这个横行于哥谭夜空的恶灵,蝙蝠侠,好像对抗着的,不光是内心深处的自己,还有其他的东西。
他在恐惧的,还有蝙蝠!
蝙蝠侠恐惧自己,还恐惧蝙蝠!
天哪!这个世界还会有比他更扭曲,更有趣,更值得研究和享受恐惧毒气的家伙么?!
…………
也就是从那个夜晚开始,从得知了一切的时候开始,和蝙蝠侠本来素无往来,也并无什么仇怨的乔纳森决定,蝙蝠侠,一定要死在他的手里,一定要死在恐惧毒气的笼罩中。
在一遍一遍的憧憬着自己杀死蝙蝠侠的时候会有多么的有趣,会看到,听到多么令人震撼的场景,在一遍一遍的在脑海中演绎这场华丽的杀戮时,乔纳森也逐渐接触到了另一个人的情报信息。
林恩。
不同于蝙蝠侠,蝙蝠侠的存在,很好被“同质化”的定义。
无论是那些统一重伤,但又统一不死的家伙,还是他日复一日的对哥谭的“拯救”,亦或者他满身的蝙蝠标志,蝙蝠侠在几乎所有的时候,都只是蝙蝠侠。
蝙蝠侠,只是蝙蝠侠,必须是蝙蝠侠。
但林恩,这个家伙给乔纳森的感觉,貌似更加的古怪而不可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