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塔架正在缓缓打开,我们进入三十分钟准备阶段了。”
“发射现场综合检查开始。”
“15分钟准备,火箭加电检测已经全部完成,这也意味着嫦娥三号正式进入发射前的倒计时了。”
“5分钟准备,我们看到,指挥室内,工作人员已经全部在各自岗位上就位。”
“1分钟准备。观众朋友们,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到来了!”
“10,9,8,7,6,5,4,3,2,1——点火!”
画面中,长征3号火箭轰然点火,这一刻,哪怕是大洋彼岸的马斯克,也忍不住稍稍坐直了身子。
火光冲天,同声传译已经渐渐跟不上专业术语的翻译,但此时的两人,哪怕不需要翻译,其实也已经能够大致猜测出新闻中播报的那些语音的内容。
“西昌遥测信号正常!西昌跟踪正常!飞行正常!”
“程序转弯!”
“助推器分离!”
“助推器分离了,看起来很顺利。”
纳尔逊开口道。
“是的,5分钟,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了。”
马斯克有些失望地说道。
事实上,作为这个行业事实上的“引领者”之一,他对火箭发射各个阶段的危险程度实在是太了解了。
如果说最危险的时间是上升阶段,那么在上升阶段中,最危险的又分别是10秒、50秒、300秒前后的阶段。
发射十秒,火箭从垂直上升转入程序转弯阶段,去年刚刚发生的俄国proton-m火箭发射事故,就是在程序转弯阶段陀螺仪故障导致的。
除此之外,就是50到80秒左右的最大动压、或者叫maxq阶段了,历史上最著名的挑战者号事故,就是发生在这个阶段。
而300秒左右,火箭需要进行多个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