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甚嚣尘上,但实际上,只有行动的参与者才知道,这些情报的来源,其实突出的就是一个朴实无华。
在段杰所带领的华夏方面支援人员的努力下,他们花费了两周时间,在湛卢的帮助下,根据地形和周边人文环境,推测出了网格内最有可能藏匿有武装人员的区域,随后借助彩虹-9无人机,对这些区域进行了重点侦查。
而事实证明,信息准确度可以达到60%以上。
这个数字很低吗?
足够高了。
在战场上能有过半的情报准确率,打一场大胜仗几乎就是信手拈来。
更何况,这次巴方特殊反应部队的装备堪称豪华,光是短程便携式侦查无人机,都是按照每小组两台的数量配置的。
班级别火力更是直接拉满,一人一炮?还不止。
班级枪榴弹+特种攻洞装备成了标配,不止那4000名精锐,理论上讲,两万人中的每一个,都是大炸逼。
预期的后勤保障问题也得到了迅速地解决,输送线路的建立过程没有遇到任何难点,原因并不是“防卫升级”,而是“基建升级”、“监测升级”。
想炸车队?天上有无死角巡航的彩虹-9在盯着伱。
想炸交通路线?你部署炸弹需要两小时,我修出来只要十分钟
于是,在这样成本拉到了极限的作战方案下,轰轰烈烈的清扫行动开始了。
而进展,也足以让所有人震惊。
两个小时的时间,原本集结在东南部山区,准备进行集结攻击的大股力量被发现、被定位。
两个小时10分钟之后,掠空而来的巴方“轰6”启动了在这个时代罕见的战略轰炸。
火海覆盖了地面,一切有生力量都被冲击波震碎。
两个小时30分钟,轰炸结束,四散而逃的武装分子被赶来的出口版武直-10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