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噔噔噔”的,只是前者的频率要高得多。
多挺机枪构成的交叉火力几乎密不透风,靠前的几人眨眼间就被撂倒,其余人则赶忙卧倒,然后以步枪和轻机枪展开对射。
紧接着,双方都不约而同地开始互相用枪榴弹攻击,带着缕缕青烟的手榴弹在空中翻滚着飞过几十米、百来米的距离,落到了对方位置上爆炸!
负伤的士兵在痛苦的惨叫着,其中伤势过重的人仅仅挣扎了一小会就不再动弹。
这儿激烈战斗或许还算不上意志的比拼,因为大部分意军士兵都缺乏应有的信念和荣誉感,真正乐意冒死来到伊比利亚横叉一腿的人只是极少数罢了。
短短一刻钟,败退下来的那个连就足足伤亡了四十人。其中,一发落在人群中的80㎜迫击炮弹就贡献了六个。
恼羞成怒的意军再次进行了炮火覆盖,随后以密度更大的拦阻炮击延伸至纵深,以阻隔國际旅的后续增援。
但这依然没能奏效——接替进攻的另一个连队用了二十几分钟多推进了一百米,在即将达成突破时被法国人用刺刀给赶回了出发阵地。
无功而返的代价是四十几人伤亡,连长卡萨帕上尉也被mg34打成了马蜂窝,整个身躯都几乎被打烂了。
周长风意识到现在正是乘胜追击的好时机,断然命令道:“指挥部前移,现在出发。73营十五分钟后发起进攻,71营也准备好,之后的行动以先前确定的烟火信号来判断!”
跃跃欲试的美国志愿者们在接到命令以后便迅速跨越了109高地附近的炮火封锁线。
周长风与旅部的百余人一同转移到了109高地,重新在这儿布设前线指挥部。
这时候,73营已经开始向敌军发起冲击了。
这一战由于己方缺乏重火力,尤其讲究出其不意和凌厉,行动越快、越能打乱敌人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