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超级空中堡垒在30000英尺(9144m)高度以550㎞/h的速度飞行,因为太平洋战场的空战基本发生在中低空,大部分明军战斗机只配备一级一速机械增压器,在这个高度还没xb-29飞得快。
这意味着拦截窗口期十分短暂,相当于只有一次攻击机会。
当天统共有14架三六式戊型和31架三六式己型升空作战,实际取得的战果寥寥无几。
没有正式记录在册的是,当天其实有一架元年式截击机出击,飞行员是空军第四截击队第一分队队副。
这个单位在前一天才转场而来,尚未做好出击准备,所以唯有队副临时挑选了一架状况最好的截击机升空,不过最后没有返航,下落不明。
与后世一样,大明空军也非常喜欢好高骛远,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技术指标要求,不像陆军那样务实。
元年式截击机“燕隼”就是这样的产物——技术指标先进,纸面性能不错,但是……
燕隼使用液冷v12发动机、拥有0.54的功重比、废气涡轮增压器、四门25.6㎜机炮,然而可靠性堪忧,故障频繁,出勤率相当之低。
比如部署在旧港保卫油田的第一截击队之前长期只有四分之一的元年式截击机可以出击。
【b-29这个东西给德国人的威慑不小,折腾出了ta-152这样超长翼展的高空特化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