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名字上面,直接说道:“评审团主席的意见最为重要,搞定伊莎贝尔,我们获胜的概率大增。”
这点在座的人都知道。
如果伊莎贝尔-于佩尔青睐,再有两到三名评委支持,影片肯定能拿到一个重量级奖项。
欧洲三大电影节分蛋糕式的奖项评选,比奥斯卡还要明显。
梅兰妮专业做戛纳公关,早就展开了研究,说道:“于佩尔这人看似温和,与人容易相处,实则性格极其顽固,甚至是强硬,在法国电影圈私底下有个女演员中的法西斯的绰号,一旦她做了决定的事,极少再做改变,必定大力推动下去,这一点与她的死敌阿佳妮有相似之处。”
她特别强调:“她不好对付,与阿佳妮撕了三十年,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早期被压的喘不过气来的情况下,变成法国只有一个伊莎贝尔,手腕可想而知。”
两个伊莎贝尔是站在法国电影女演员圈子最顶端的两个人,像苏菲-玛索之类的,从地位到演技再到获奖,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马丁听出了梅兰妮的画外音,却没有多说。
凯瑟琳-肯尼迪问道:“电影节尚未开始,于佩尔就有了合适的金棕榈选择?”
梅兰妮直接说道:“本次参加竞赛单元的影片中,有一部《白丝带》,导演是迈克尔-哈内克。”
大卫-芬奇此时也听明白了:“于佩尔的代表作《钢琴教师》的导演。”
梅兰妮说道:“于佩尔自称是迈克尔-哈内克的学生,她与哈内克亦师亦友,只要《白丝带》质量不差,金棕榈毫无悬念。”
类似的情况不是第一次,凯瑟琳-肯尼迪和大卫-芬奇全都能接受。
马丁只是心里感慨了一句,戛纳电影节尚未开始,金棕榈已经有五分之四落到了某一部电影手里。
梅兰妮这个外聘的公关经理,首先要保证剧组能够收获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