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 > 第300章 吃杨三爷的饭,穿杨三爷的衣!(求订阅,求月票)

第300章 吃杨三爷的饭,穿杨三爷的衣!(求订阅,求月票)(5 / 8)

给士兵们的是一枚枚一两重的银饼,不是百分百的纯银,成色不到九成,剩下的掺了铜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杂质,手打而成,每一块重约一两,正面有“一两银”的字样,背面有“粤海关监制”的字样。

这种银饼是由佛山镇根据粤海关银号(中山堂)的要求打造的,目的是为了给粤海关和粤海关银行提供一种标准化和法定化的货币——白银虽然拥有硬通货的地位,但并不是一种标准化的货币,连一两白银的银含量到底算多少都没个准呢,就别说其他了。

所以白银作为银号间或的大额交易的结算货币,使用起来就很麻烦了.也没发一块一块的白银进行化验呢?只能老师傅凭经验辨成色。

这其中的弊端那就大了,别的不说,光是一个“银币本位”的银行券(早期纸币)就很难发行。介于一两银和一文钱之间的辅币,譬如“一钱银”的小银币,就更难发行了。

所以在李中山拿下广府之后,就开始慢慢搞标准银币、银币本位和银币券了。

而粤海关、津海关、闽海关、宁海关、江海关这些个海关,甭管上面的主子是谁,现在也都接受了“一两银币”的概念——它们的“白银一两”,指的就是粤海关监制的一两银币!

同时,中山堂、瑞银堂、瑞信堂、南洋堂这“四大堂”,也将粤海关监制的一两银币,当成了它们的“白银一两”。而和这些大银号有密切资金往来的钱庄、商行,也逐渐接受了“一两银币”等于“白银一两”的概念。

另外,大明的官府也鼓励下面用一两银币纳税,发给官员士兵的饷俸,也逐步开始用一两银币或是相应的银号券还有票据。

杨起隆手头控制的瑞银堂手里也有大量的一两银币,而且他管着的津海关道也照葫芦画瓢,也监造了许多一模一样的“津海关道监制”的一两银币。

所以他给福全控制的内务府交银子和给下面人发饷发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