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新开发起来,是不能靠朝廷有限的力量的,靠民间单干更加不行,必须合众臣之力,大家一起搞,那才能搞起来。
所以这个大清.现在也只能搞“合众国”了!
说完了东北大开发的事儿,康熙又把目光转向了国舅爷杨起隆。杨起隆现在可威风了!临阵脱逃有功,不仅当了国舅,还封了一等公——别人是什么“一等超勇公”、“一等超猛公”,也不知道他这个一等公是个什么公?反正很厉害就是了。
康熙一指杨起隆,对一众议政王、议政大臣道:“诸位臣工,朕还打算派朕的国舅杨起隆为朝鲜监国大将军,命他出兵朝鲜,帮助朝鲜君臣抗明抗倭.这一次出兵所需要的兵力和兵费,都由国舅自筹。将来朝鲜的事情,也由国舅自行决断。诸位以为如何?”
杨起隆出兵朝鲜的事儿,一群议政王、议政大臣早就知道了——都打过招呼了!
大家伙当然没什么意见了不仅没意见,而且大多往杨起隆那里投了资!
狡兔三窟嘛!
万一关内守不住,关外也守不住,那咋整?
所以得在杨起隆那里也留个后路,家里有“余子”(多余的,没发安排的儿子)的就让他跟着杨起隆去朝鲜再开个“分家”.殖民嘛,就这么搞起来的。
都是一群在老家没产业的破落贵族、穷光蛋、街溜子组团去海外打江山。要是家里有领地可以继承,有个什么公爵、侯爵、伯爵的可以当,谁吃撑了飘洋过海出去打拼?
大周,长安,皇城。
康熙搞“合众国”,搞“殖民主义”的消息,很快就报告到了大周皇帝吴三桂那里——还不是哪个吃里扒外的议政王、议政大臣报告的,他们的消息传递没那么快,这第一个送到吴三桂这里的密折是“臣孙玄烨”用八百里飞递送到长安的。
“老大、老二、老三你们怎么看?”
吴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