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保住大清的三分天下?”
听了这话,杰书就拿出了个口袋,然后交给了担任议政大会行走的纳兰性德,后者马上将口袋送到了康熙跟前。
康熙打开口袋,往里面一看,仿佛是一些铅弹。他感到有点奇怪,伸手从里面拿出一枚铅弹,马上就发现不对了。这不是一整个铅弹,而是半拉铅弹,而且屁股上还掏空了一些。
“这这枪子儿怎么偷工减料?”康熙问。
“皇上,这不是偷工减料的枪子,而是明军滑膛枪使用的枪子。”杰书说,“臣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这种半拉还掏空的枪子装进枪膛里面打出去就又远又准!明军之所以把臣和吴三桂都打败了,一是靠燧发枪,特别是线膛燧发枪!第二就是靠这种子弹。咱们想要扛住大明北伐,就必须以大明为师,改革军事,大量装备燧发枪和这种偷工减料的子弹。”
康熙点点头,看来合众议政还是有点道理的.这个强军之法就议出来了!
他接着又问:“叔王,吴周情况如何?还能坚持下去吗?朕想出兵河南,你觉得可行吗?”
“皇上,吴周肯定能坚持下去!”杰书道,“吴应麒有诸葛再世的风骨,一定能将吴周上下拧成一股绳!况且,臣从大明那边学到的窍门,吴周一定也能学到。至于出兵.皇上想打谁?”
康熙一笑:“朕谁都不想打!”
荆州,沙市口。
当吴国贵带着李中山的回信,以大明“吊唁使”的名义见到吴应麒的时候,这位大周国的丞相、录尚书事、陕甘总督、开府、假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已经护着吴三桂、吴应熊的灵柩和大周洪化天子吴世璠抵达了荆州府长江北岸的沙市口了。
这个向北撤退的动作还是非常迅速的!
吴国贵先是跟着吴应麒一块儿去给吴三桂和吴应熊的梓宫上了香——这是两口巨大无比的棺材,由两辆八匹马拉着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