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 > 第404章 康熙要求进步,康熙要办大学(求订阅、求月票)

第404章 康熙要求进步,康熙要办大学(求订阅、求月票)(5 / 8)

、南海中学、南海小学等所谓的新式学堂。

去年,他又在应天府和广府开办了两所师范学堂,准备成千上万的培养老师,接下去还要在各省开办大学,各府开办中学、各县开办小学.将来还会实行什么义务教育,要所有的适龄孩童都有书可读,至少要读四年的小学堂!”

“要,要让所有的适龄小孩都读书?”多里亚太吃惊了。

大明果然是公民的共和国啊!

全民义务教育这事儿尼德兰联省共和国都办不到,大明居然已经在办了!

康熙顿了顿,接着又说:“多里亚大使,朕不知道李中山这么干有什么好处?但他这十多年来,所作所为,都大有深意,可谓开风气之先。所以朕只要有可能,就要向他学习!”

康熙不愧是学霸!

这都学会抄作业了,而且一抄还抄了个非常重要的作业——国民义务教育!

工业化也好,近代化也罢,国民教育都是基础。

而人人都有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更是公民国家的基础!

当然了,相对平等不等于不淘汰、不筛选。教育不仅培养人才,同样也筛选人才!

实际上李中山在广东站稳脚跟后,就想着要引入后世的“应试教育体系”了——这一套李中山熟悉啊!

但是办教育是急不得的,首先得培养和选拔一批能认同李中山理念的学者和官僚,维新学堂就是干这个的。在维新学堂中,学者和学生们都除了钻研《天下大公论》、《明夷待访录》这些“新儒学”的东西,还可以接触到大量的西学和实学知识。

通过几年的培养之后,李中山手头就有了一些学贯中西的“大师”,和一些学得没那么精的“中师”和“少师”。

有了这些人才,李中山才能将两所维新学堂改成大学,然后在两所大学下面挂上“附中”和“附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