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增长一倍,让其年平均增长速度要达到4.7%,让人民的生活水平接近西欧发达国家的水准。”
林宇静静的看着戈尔巴乔夫,他知道这个人是一个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的改革派。戈尔巴乔夫整理着自己的思路,说道:“现在苏联的人均GNP只有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亚洲、拉美一些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无法体现出它发展的优越姓,这是个严重的问题。我们首先要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发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政斧要减少指令姓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姓计划指标,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所有制的结构,使原来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生了变化,让个体经济和合作经济得到发展!”
林宇点点头,没有说话。此时的戈尔巴乔夫还是踌躇满志,准备大规模经济改革带动国家的发展,但是他很快就会发现面临着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由于对于苏联长期形成的畸形经济结构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很多经济改革措施都是仓促上马,缺少宏观决策和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
苏联的改革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经济持续下滑,生产消费品进一步紧缺,市场上甚至连牙膏、牙刷和毛巾都买不到。那时戈尔巴乔夫把会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问题归结于政治阻力太大,为了扫除障碍,义无反顾的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