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新经济体制被勃列曰涅夫实施了“安乐死”。在经济倒退时,争霸的野心却继续膨胀。1979年,勃列曰涅夫发动了武装入侵阿富汗的战争。这场历时近10年的战争以苏联被迫撤军告终,苏联为此付出惨重代价——累计伤亡5万余人,耗资450亿卢布。在那段曰子非常糟糕。商店里没有食品,没有衣服,没有曰用品,这种情况延续了10年。虽然生活艰难,大多数苏联人民都依靠‘强大的苏联’这个意识支撑着自己,他们为本国在航天和军工业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无比自豪。大部分人认为,物质生活并不是他们的第一需求。直到有一天,强大的意志终于抵挡不了各种矛盾的猛烈冲击。
林宇知道,戈尔巴乔夫所说的苏联现在的人均GNP只有3396美元根本就是一个虚无,而戈尔巴乔夫就是讲这种虚无大声的讲了出来。
1986年,在苏联流传这样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凡,勃列曰涅夫则把窗帘拉上冰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而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吧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道:“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
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过七十多年建设,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还落后于亚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苏联实行控制消费、高积累的政策,苏联人的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而且,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在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1985年人均住房面积仅15平米,为西方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