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重生之金融大亨 > 第五百九十九章 日本近况

第五百九十九章 日本近况(3 / 6)

年代后期和60年代,国家大力发展重化工业,就把培养中级技术人才作为教育发展的重点;70年代以后,曰本产业结构从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政斧又把培养能自主开发新技术的高级人才和熟练运用新兴技术的中级人才作为教育的重点。由于曰本长期坚持“教育先行”的战略,为经济发展保证了人才资源。

曰本政斧利用国内外各种条件,确定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在这方面,曰本的国家干预方式和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特点,都对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政斧根据曰本的特点,一方面采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方针,另一方面确立“贸易立国”的战略,积极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进出口贸易,加强资本输出。在引进先进技术方面,政斧重视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甚至利用产业间谍来获取科技情报资料;同时在50年代实施审批制度,对引进工作加以管理和引导,以避免重复引进,节约外汇。

进入60年代以后,曰本的经济实力和外汇支付能力加强,政斧在这方面的管理才有所放松。曰本引进技术是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实际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的。

50年代中期以前,国家处于经济恢复时期,主要引进电力、钢铁、汽车、造船、机械制造等基础产业部门的传统成套设备和技术。5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是60年代初开始,逐渐转向以购买专利为主来引进新兴技术。

从70年代中期开始,为了实现从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又以引进尖端技术为主。为了对引进技术进行吸收改造,曰本企业不惜花费巨额资金,吸引优秀人才,在仿造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改革创新。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1955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不过45亿美元,1960年就达到近85亿美元,1965年又上升到166.21亿美元,1970年跃升至近382亿美元。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