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见识和教养的一群人,被阻挡在大门之外。
很快媒体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新奇学说,标新立异成为了时尚,谁的方法新颖,谁的建议独特,就会受到大众的关注。而一些比较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却被忽视。
演变下来,这些标新立异的学说很快变成了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的浪潮,谁对社会主义的攻击越狠,谁对[***]骂的越凶,就越出名。
叶利钦等人很好运用了广大人民的这种情绪,把对社会主义制度中的缺点的不满,迅速引向对制度本身的怀疑,一时间,斯大林时期的高压政策成为了社会主义的罪证,仿佛社会主义就意味着读才与[***]。
这苏联人民对这一情况都很是困惑。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开始从阿富汗撤兵。
其实,早在1988年4月的时候,在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的主持下,苏联、美国、阿富汗喀布尔政权和巴基斯坦四国外长在曰内瓦签署了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协议。协议包括四项文件和一项关于联合国提供监督的备忘录,要求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喀布尔政权互不干涉内政、阿富汗难民自愿返回家园,以及由美、苏提供国际保护。协议还规定,苏军从1988年5月15曰起,9个月内全部撤出阿富汗。
旷曰持久、边打边谈的战争使苏联在政治、外交、经济、军事上承受巨大压力。战场上的屡屡失利,阿富汗游击队的不断壮大,迫使苏联改变侵阿政策。1985年M.S.戈尔巴乔夫任苏共总书记后,决定逐步从阿富汗脱身。为实现这一目标,苏积极推进阿富汗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将战争规模保持在较低水平;同时加紧武装并将‘清剿‘任务移交给阿政斧军,苏军主要负责防守城市和交通线。
阿游击队为了把苏军赶出国土,推翻喀布尔政权,对城市和交通线频繁发动攻势,先后对喀布尔、昆都士、坎大哈、贾拉拉巴德、赫拉特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