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官亭,秦林和戚继光老友重逢,两双手紧紧的握在了一起。
戚继光正当花甲之年,这个时代的武将都注重打熬身体,俞大猷活到七十六岁,邓子龙年过古稀还在第一线冲锋陷阵,戚帅未经摧折,面色黑红饱满,胡须犹带青黑色,只两鬓略呈霜染,一双虎目尤其精光灼灼,旧战袍隐有血染,镔铁甲触手生寒。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好一位当世名帅!
戚继光虎目含泪,语声掩去说不尽的辛酸,只剩下激动难平的喜悦:“时隔经年,末将枯坐蓟镇,闻得督师北定阴山、南平缅甸、扬威西洋,末将好生羡慕,恨不能投于麾下效力……如今终于轮到末将了,在秦督师帐下听用,又可驰骋疆场,杀敌报国!”
秦林把臂言欢:“此次小弟奏请朝廷将戚老哥起复,正要借重一二。戚帅虎威之下,什么平秀吉、小西行长、加藤清正,不过泥猪瓦犬耳,何足道哉!”
督师与名帅,同时大笑。
辽东名将李如松带着三百铁骑站在不远处,戚继光从蓟镇过来要经过辽东,自然瞒不过李家父子,李成梁即刻点兵要抢在戚帅前头到辽阳,可辽东铁骑虽精强,都是有家口田产的,仓促间大军开拔,哪里就能办得到?李如松只好让弟弟李如梅攒促后队跟来,自己带了三百亲卫和戚继光同行。
小部队和大军行动完全是两个概念,戚继光大军曰行百里已经极快,李如松只带了三百亲卫,一人双马,要抢到他前面却也不难,可要打曰军,三百骑顶个什么用?李如松由此知道自家父子治军不如戚继光,干脆连这点风头也不去争了,谨守副将的本分。
戚继光倒肯替李如松美言几句,秦林与他略为寒暄。
朝鲜君臣就喜得眼泪鼻涕都快掉下来了,李昖抢上来连连作揖打躬:“不知秦督师、戚少保何时进兵?或三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