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不知道,桥梁的净空提高,会使得造价大幅度上升。目前长江中游有几个城市正在酝酿修建过江大桥,但资金都非常紧张。如果再提高净空,他们根本承受不起。其实,既然南京长江大桥已经是既成事实,那么在南京以上的江面上,再提高桥梁的净空已经没有意义了。”
“完全有意义。”林振华道,“老何,你要有发展的眼光,我们目前没有能力拆掉南京长江大桥,但并不意味着未来我们也没有这样的能力。如果我们现在不提前定下规则,未来长江上的桥都建起来了,再想后悔就来不及了。”
在真实的历史中,林振华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自90年代以后,长江上新建了数十座过江大桥,其中相当一部分大桥的净空就参照了南京长江大桥的标准,设定为24米。在修建这些桥的时候,大家的想法都是如此,既然南京长江大桥已经把航道拦住了,那么上游再留出更多的净空又有什么用呢?
进入新世纪之后,由于长江水运压力越来越大,关于拆除南京长江大桥的说法开始尘嚣曰上。支持这个观点的人,想法与此时的林振华是一致的,那就是充分发挥长江的航道资源优势。而持反对意见的人则提出了一个重要理由,那就是光拆掉一座南京大桥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在南京大桥之上,还有其他同样净空为24米的桥梁。要把所有这些桥都拆除,成本就无法想象了。
因为过去不能拆南京长江大桥,所以其他的桥也就照此修建。而到了有条件拆除旧桥的时候,却又因为大量新桥的存在,而使拆除旧桥变得毫无意义了。如果有人能够在20年前提前布局,这个死循环还会出现吗?
话又说回来,除了穿越者之外,又有谁能够在20年前预见到中国经济会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呢?
“这么说,你还是抱定了要炸掉南京长江大桥的想法了?”何海峰听懂了林振华的逻辑,笑着对他说道。何海峰是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