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公开卖,就找个小街小巷的,托在手上卖。就这样,干了好几年,也存下了点钱。”吴杰继续说着自己的发家史,“前两年,咱们国家和苏联的关系改善了,有几个哥们跑到满州里那边去和苏联人做边贸,赚得挺凶的。我一看,这也是一个门路,也就跟着他们跑起来了。”
“然后你就注册了个贸易公司?”林振华问道。
吴杰道:“是啊,生意越做越大,没个公司也不像样。我一开始是做边贸,后来就通过做生意时候认识的苏联朋友,帮忙搞到了签证,直接把生意做到苏联国内去了。这两年,我在苏联可跑了不少地方呢。”
听吴杰说到这里,林振华心念一动,不由得向陈天投去一束目光。陈天坐在那里,似乎是专心致志地涮着羊肉,看到林振华向自己看来,他微微一笑,不动声色地点了一下头,意思是说自己给林振华介绍这个朋友,的确是有原因的。
早在几年前,林振华就在打苏联的主意。3年前在法兰克福装备展上,他刻意地联络上了几位苏联的军工专家,甚至还误打误撞地邂逅了曰后叱咤风云的皮尤津。事后,他把这几位苏联军工专家介绍给了刘向海,并交代刘向海和他们保持密切的联系。
除了军工方面的渠道之外,林振华也一心想打通与苏联的商业往来,为此,他专门还与陈天探讨过这件事。不过,这几年他四处奔波,曰理万机,也的确没有时间专门去实施自己的苏联攻略。现在陈天把这个吴杰介绍给他,其实就有帮他建立与苏联的联络这一想法。
“吴总和苏联这边做贸易,主要是做哪些方面的产品?”林振华问道。
“轻工业品。”吴杰道,“原来我光以为咱们中国的轻工业产品差,到了老毛子那里一看才知道,他们的轻工业,比咱们还差。就这么说吧,半导体收音机,在咱们这算是挺稀松平常的货色了吧?在苏联这玩艺就特别缺。我在莫斯科住宾馆,临了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