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当时农村最普遍地现象。买东西不看好坏。先问价。价钱在可以接受地范围内。再看货购买。再好地东西。如果价高。也坚决不买。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兜里地钱有数啊。来地时候。基本上就算计好了。需要买啥。大致要花多少钱。都已经心里有数。
被大伙一问,胖子忽悠一下想起来:手里根本就没秤啊,这咋卖东西?
哎呀呀,胖子一个劲挠头,一下抓到了脑瓜上的毡帽头。有了,胖子把毡帽头拿在手中,挽了一下,正好把方形的窟窿挡住:“五分钱一帽兜,把家伙都准备好。”
大伙也都瞧着新鲜,再一看胖子的帽兜也属于大号的,一下子估计能装二三斤,合适。于是纷纷开始掏钱。
胖子拉过旁边蹲着的一个小孩:“你给我往帽子里装。”
那个半大小子也挺机灵,把帽兜往筐里一舀,两手一扒拉,就是满满登登一下子。然后还抽空拿了一个大个的,塞进嘴里。
就这样,胖子收钱,小孩装货,很快一筐就见底。因为不用看秤,钱也整装,一般都是用五分的钢付账,所以度奇快。
“这买卖要都这么干,可就妥了。”胖子一边收钱,一边美滋滋地琢磨着。
忽然,宽厚的肩膀子被人拍了一下,一个尖尖地声音传过来:“好啊,又跑这投机倒把来了!”
胖子一惊,他对这个词有点敏感。连忙回头一瞧,只见叶莺俏生生地站在身后,旁边还站着一位,长飘飘,正是林青山。
“别捣乱,等我卖完东西再说。”胖子抓起一把山里红塞过去,然后接着收钱。
“胖哥,留点啊,回去蘸糖葫芦。”叶莺边吃边说。
“家里还有呢,不怕倒牙你管够吃。”胖子头也不会地说了一句,结果被叶莺赞美了一句:“财迷。”
不到半个小时,三个花筐就见底了。胖子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