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年代:从下乡后开始的咸鱼生活 > 第三百八十四章:真正的春耕(5、6、7、8的回忆,不喜可跳定)

第三百八十四章:真正的春耕(5、6、7、8的回忆,不喜可跳定)(3 / 8)

深。

上河村使用的是单腿犁,据说以前有双铧犁,是农场传过来的东西,据说犁地又快又好。

但是农场那边使用的是拖拉机,村里面用的是牲口,牛、马什么的根本拉不动双铧犁根,后来就被村里给遗弃了。

前面牲口犁过地以后,男的几个人一组要拉耙来平整土地,这里的“耙”“bà”。

“耙”的用途是播种前平整土地、破碎耕犁深翻过的土壤里的大土坷垃。

耙的结构也很简单,一个长方形木框架,两边固定着很多长约20厘米的铁齿,能将15厘米深的土壤中的大土块碾碎。

耙还有一种用途是,早春保墒时使用,具有疏松土壤、保蓄水分、提高土温等作用。

“耙”的使用方法也不难,使用的时候用牲口或者人在前面拉,一个人站在靶上两只脚前后左右摆动来耙地,将犁过的土地里的大土坷垃破碎。

但是在耙上“晃耙”是个高难度的技术活,这关系到前面的牲口或者人省不省力,因为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需要“晃耙”的,要是个生手上去一个劲的傻晃,费力不说土坷垃破碎的也不好。

耙地当然是用牲口更好,但是牲口现在都在犁地。

村里面心疼牲口是一个,另外一个就是等牲口犁完地再耙地的话会影响抢墒。

(抢墒:这里说的是土地里面的水分。)

剩下的村民和女知青要跟在耙后面拉“耱”mo,有的地方也叫“耢”,还有的地方叫“盖”。

这是一种北方农民在旱地上犁地后,播种前平整土地最后使用的一种工具。

“耱”的制作并不复杂,先制作一个有三根竖长木、四根短横木的框架,然后在框架内编织手指粗细韧性比较大的灌木枝条。

“耱”的用途虽然也是平地,但与“耙”的功能不同。

“耙”是破碎土壤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