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仓集团。
林志超坐在办公室里,看着《亚洲日报》刊登的一片文章——《地产发展商赚钱知多少》。
文章内容大概是:做牛做马为瓦片,有人穷一生精力,才可以自己拥有物业,楼价已占去家庭收入的七成,究竟地产发展商在建楼及卖楼之间,赚去外面多少血汗,难以统计。但从香港有数的富豪,都是经营地产业务,上市公司中,逾五成的市值均是地产建筑公司,可见做地产的赚钱能力。
该文接下来以楼市盈利大户——长实集团,发展茶果岭的丽港城为例,剖析并估算‘林超人’在这个地产项目中,将如何获得111亿港币的惊人巨额利润。
与此同时,该文还以‘一将成万骨枯’为喻,来调整地产商的辉煌业绩,是由置业租房市民的血汗钱堆砌而成。
林志超缓缓的放下报纸,感叹了一句:“我还是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
曾经,他又何尝不是最讨厌房地产商、高价卖地的政府,他曾经也是高房价的受害者,如今却成为‘加害者’。
不过,林志超很快摇摇头,高房价绝不是地产商的主要责任(站的角度不一样)。目前内地和港府签署的合约就是——每年卖地不能超过50英亩(182万平方尺),造成地少人多的局面(新界很多地方不开发);还有,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半是靠卖地、地产课税、补地费等地产相关的税收。
至少,地产商不是主要元凶。
林志超很快坚定自己的信念,他必须在地产事务上,和香港地产商站在同一阵营,这是毋庸置疑的。
“爸”
林瑞海来到办公室,好奇的看着父亲手中的报纸,他发现父正在出神。
林志超放下报纸说道:“地产涨幅越大,大家对我们的怨言就越大,这种矛盾会越积越深的。”
林瑞海拿起报纸看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