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会议室。
与隔壁新建的无比恢弘的图书馆不同,博物馆主楼的会议室自从1827年腾出来后,并未重新修葺,小小的前厅和内室,可容纳三十余人开会,拥挤、破败。
每次预算批下来,助理都提醒潘尼兹修葺下会议室,而他却迟迟不动。
“真的不修葺下吗?”助理不解:“之前这地方放名人肖像藏品的,墙壁和桌子都被磕碰到了,到处是划痕。”
“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这里破点好。”潘尼兹总这么回答。
“重要会议都在这开,议员们也会来,这……为什么偏要省这?”
潘尼兹不语,扭过头看着他这一脑壳马粪的侄子,这可是他想办法开掉好几个助理后才招进来的,其中一个跟了自己十几年呢。真是蠢材多好命,蠢成这样,竟也当上了大英博物馆馆长最信任的助理。
长叹气,罢了。
自己人,再蠢也是属于自己的狗,忠诚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在中国文物涌来的百年难得一遇的机遇时。
“你啊,多看看关于和珅的书籍和报道,德国柏林大学一位教授专门研究他,法国也有几位教授写过关于他的文章。”
“和珅,您最喜欢的那个中国官员吗?”
“对,六七十年前,马戛尔尼勋爵借着给乾隆皇帝贺寿的由头,尝试与中国进行贸易谈判,乾隆皇帝派出和珅进行外交,马戛尔尼竟然在和珅的游说下,给皇帝下跪了,真是厉害。他是我为官的偶像,学得一丝一缕都够你用半生了。”潘尼兹说起和珅,脸上露出难得一见的学生般的神情。
马戛尔尼,何许人也?
那可是1764年初出茅庐就以英国驻俄罗斯公使的身份,与沙俄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唯一女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签订了贸易条约的狠角色,代表了18世纪英国外交官的最高水平。
叶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