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上火铳与弩箭,先打两轮再冲阵。这第三道防线,便设在更北十五里处,高宜,你来领一千骑阻拦,但发现溃逃的元军,一律拦下,不准放走一人!”
“你们记住了,一定要等对方进来之后设防,同时派人盯着背后,一旦有元军骑兵外援,那你们便是一堵墙,给我拦住所有的元军,为战斗结束争取时间!”
赵涉谷、高宜等人肃然领命。
徐达看向顾正臣:“此番征战,你就不必出关了,留在此处静候消息吧。”
顾正臣微微点头:“辛苦下,那个人,无论是死的还是活的,一定要找回来。”
徐达笑道:“找不回来,你的麻烦可就大了。”
顾正臣放松地回道:“一个不起眼的叛徒,他又没掌握太大的机密与消息,就是他跑到买的里八剌那里,我也没什么可担心的。只是——”
声音陡然变得冰冷起来。
“我痛恨叛徒,尤其是背叛自己的族群、国家的叛徒,这样的人必须死!”
顾正臣神情严肃。
徐达微微点头,言道:“放心吧,他不会活多久。”
赵涉谷深深看了看顾正臣,对这个人的心计很是佩服。
几日之前,军士发现并俘虏了王舟,消息送至大同,徐达、王约等人原本想要将王舟抓来正法,但顾正臣却提出让王舟参与火器运输,然后让他离开投靠元军。
赵涉谷一开始很不理解,以为听错了,直至明白了镇国公的心思。
镇国公的考虑是:
一来,王舟背叛大明,投靠元军,没有什么投名状,元军很难真正接纳此人。
二来,元军迟迟不动,顾虑颇多,王舟带去的情报可以促使元军尽早下达决心,转入晾马台作战,避免晾马台军士等待太久,士气衰减。
三来,元军出手必然是倾巢而动,得手之后,立即向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