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抑制假说”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
作为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可能会被某些规则、习俗和限制所限制,从而影响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
这种影响可能使个体表现出不自然的自我控制、焦虑、不安和自我价值感,因此个体可能会试图通过一些行为来释放这些抑制因素,以减轻心理压力,而这个过程就被称为“去抑制”。
而这个“去抑制”的具体行为分为自我控制、自我暴露、自我表达,进一步延伸的话,暴露狂、施虐狂、受虐狂乃至“键盘侠”、“网络暴力”都可以用这种假设进行解释。
罗西解释道,“佛洛依德认为施虐者是‘姓’虐恋中的权力中心,而随着心理学的发展,现代的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施虐者的权力是来自受虐者的赋予,受虐者才是‘姓’虐恋中的权力中心。
‘姓’虐恋中的双方都想改变对方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同时也努力抵消对方带来的影响和冲击。”
杰克一副好好学生的样子,接着罗西的话完成了自己的总结。
“因此与一般人的认知不同,一个人的社会角色与他在一段虐恋中扮演的角色常常是相反的,就比如,女权主义者通常会在其中扮演被虐者而不是‘女王’。
莫斯探员作为一名强势的事业型女强人,陷入了一场单方面的虐恋之中,她一方面希望将凶手捉拿归案,为她的事业添砖加瓦。
另一方面又因为那些充满想象力和细节的描述,渴望成为凶手的‘祭品’,享受极致的痛苦欢愉。”
“按照你的说法,那么她就是明知道那可能是凶手为她设下的一个陷阱,却依旧选择一个人独自前往。”霍奇纳沉声道。
杰克在脑中死命思索怎么用欧美文化中的谚语或者俗语来对应“飞蛾扑火”这个成语,最终颓然放弃,只能使用直译。
“有很大可能,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