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赏!”
掌柜的接过交子,笑的更加灿烂了,连连道谢:“多谢文公赏!多谢文公赏!”
然后他问道:“未知文公来我这邸店是?”
“我听说,熙河来的包公子,就住在此地?”
“正是!”掌柜的自然知道,邸店内住了熙河来的衙内。
而且,还是能和熙河路的大人物们说得上话的衙内。
“烦请掌柜,将我拜帖,拿去送与那包公子……”文及甫昂首道:“就说:汾州文六,特来相见世侄!”
掌柜的接过拜帖,道:“文公且在此安坐片刻,小人这就去通报包公子!”
便拿着那拜帖,上了阁楼。
……
文及甫到熙河邸店的时候,包诚正在与他有心要结交、拉拢的那两个贡生说着悄悄话。
这两个贡生的年纪,都在四十来岁,但谈吐都颇为豪爽,不是那种读死书,只知道之乎者也的穷措大。
相反,包诚通过交谈知道,这两人早在元丰八年的时候,就在汴京了,且一直留到了现在。
却是因为元丰八年科举,贡院失火了,烧死了许多阅卷官员,也烧毁了大半的试卷。
所以当年的省试只能重考。
他们两个也就只好留在汴京,等待重新考试。
而当年的科举,最终是五月份才放的榜。
等到放榜的时候,他们两人在京城中,已经多留了三个月,带来的盘缠早就花光了。
在看了榜,确定自己再次落榜后,他们就开始为回乡的盘缠发愁。
好在,他们都是科举常客。
从熙宁一直考到元丰,对于汴京求生非常有经验。
便去了大相国寺那边摆摊,卖字卖画,也给人代写书信、抄写书籍。
运气好,一天就能赚几百文,攒上几个月就能凑够回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