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
在将官与鞑靼走私案调查进行的同时,内阁、户部终于完成了商税之策的修改,并将文书送至文华殿。
朱厚照仔细翻看之后,皱眉道:“朕记得商人已经提交了相应文书,难道里面没有提到任何有益之策?”
户部尚书孙交言道:“陛下,商人所言,臣等不敢轻信,故此并没有采纳,这些文书内容,是内阁、户部商讨之后拟定的。”
朱厚照将文书放了下来,看向孙交:“如此说来,商人送到户部的商策,你们是看都没看?”
孙交点头:“商人逐利,其提请之策,必是出于利益所写。朝廷为公,岂能容私。”
朱厚照脸色阴沉下来:“感情商人忙前忙后,辛苦多日,讨论多轮,给朝廷的建言献策,到了户部全然当作了废纸,不屑一顾了?孙尚书,既是如此,那朕又何必让商人提写商策?”
孙交感觉到了朱厚照的恼怒,连忙回道:“陛下,没有商人参与其中,想来漏洞更少。”
啪!
朱厚照将文书摔在桌案上,厉声道:“想来?朝廷新策,岂能用想来二字?朕宽容了内阁、内部如此长时间讨论商策,甚至让商人为朝廷提请建议,你们倒好,闭门造车,全然听不进去?将这文书拿回去,好好看看商人写的是什么,修改好之后再呈报上来!”
孙交心头一颤。
李东阳、杨廷和也面面相觑,不得不退了出去。
朱厚照相当恼怒。
官员看不起商人,以至于连商人写了什么都不懒得看一眼。
只要是利国利民之策,就应该抓过来使用,不需要提出者的身份,这才是真正的开言路。
翌日朝会。
朱厚照正与群臣议事,突然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殿前侍卫拦住,问明之后,入殿通报:“陛下,江西巡抚王守仁差驿使送来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