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个又一次,一到殿试的时候就筛了下去,这谁能忍受……
一些深感不公,咒骂宋廷的举人,一咬牙一跺脚,喊了一嗓子: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老子出国!
于是,有一些殿试屡次落第的举人愤而投奔西夏,成为了恨国党与带路党,帮助西夏打宋朝,一来二去,宋朝感觉不对劲,这知识分子祸害起来着实厉害,于是乎,规则改了:
殿试一律录取,不淘汰,只排名次,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榜眼,然后其他——
嗯,这里没写错,在宋代,榜眼指的是第二名与第三名。
榜眼专门指第二名,是在探花代之第三名之后,那时候宋朝都快没了……
全录取,排名次,这一套下来之后,就显得公平多了,也没什么人跑去西夏了,毕竟西夏的羊肉串也不好吃,风沙也大,还没那么多娱乐产业,还不如待在大宋好……
到了明代,殿试就开始分一甲、二甲、三甲了。
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三个人,即状元、榜眼、探花;
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又叫传胪;
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所谓“同进士出身”,指的是你虽然考得不咋滴,名次在很后面了,但是,这进士身份本来不应该给你的,但好歹你也考上了,那就勉强下,等同看待,你也是个进士出身吧……
相对二甲、一甲,三甲的进士,因为是“同进士出身”,在进士身份上,多少显得不够正,但也别埋怨,朝廷还是给你进士证书的,谁问你,你说自己是进士准没错,朝廷认……
今日,便是大明殿试之日,也是中兴元年首次殿试。
奉天殿广场,一个个蒲团搭配一个个矮小的桌案,上面放了笔墨纸砚。
六百桌案,以左右间隔一步,前后间隔两步的方式罗列开来,占了大半个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