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很明显地出现了分化。
毕竟笮融兵马虽多、裹挟虽众,但他的士卒来源太复杂。
笮融这些年,以“抢了钱财后拿出一部分来造佛塔、办佛事,拉拢穷苦病患”为掩护,所以那些狂信佞佛之人,是其中规模最大的兵源来源,但军事素质却不行。
军事素质最好的,反而是原广陵、丹阳、豫章那三任被他弑主的太守、留下的郡兵旧部。
很多郡兵里的军司马、曲军侯,乃至普通将士,未必就相信笮融的宣传。
但他们在兵祸席卷全郡的时候,为求自保只能跟着干。
因为信徒狂热一旦掀起来的时候,你不跟着干就会被杀,那是非友即敌,没有中间状态的。
而他们投靠笮融后,笮融很快又找到下一个愿意接纳他的朝廷太守,这样他的部队身份就再次洗白了。
哪怕原来的郡兵将士心中还有惶惑,也错过了反对笮融的窗口期,发现自己又跟了新的朝廷官员,就这么稀里糊涂继续混着。
诸葛亮此番来劝降之前,就是充分做好了这方面的功课,然后把劝降重点,集中在那些“曾经给大汉服役过的郡兵”身上,
这样一来既可以激起他们的共鸣,强调笮融再也不会有洗白的机会了,已经被天子明诏定为乱贼了。
即使不能直接劝降,也能让守军中的佞佛狂热之徒,和职业郡兵出现互相猜忌和裂痕。
诸葛亮话不多,也很通俗易懂,无非那点内容,让骂阵手们反复强调,号召守将开城门,很快城头守军果然出现了不稳。
不过,守军当中也不是人人都愿意弃暗投明的。
不一会儿,就有一个嗓音尖锐的守将,越众而出带着亲兵队在城头弹压,厉声喝令不许听城外胡言乱语。
诸葛亮离得远,一开始听不清弹压之言的具体内容。
但后来城头跟着呐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