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也不得不提高点重视。
诸葛瑾看向二弟,用启发的语气探询:“如何?还打算再来一次劝降攻心,试着拿下柴桑?还是见好就收,继续南下庐山,想办法跟叔父和云长成掎角之势?”
诸葛瑾一边说,一边也指着地图,便于二弟快速理解。
庐山就是后世江西那个风景胜地庐山,汉朝就已经叫这个名字了,位于鄱阳湖\/彭蠡泽西岸。
因为此山的存在,大湖在这一带会被稍稍挤压得收窄。而海昏县和柴桑县之间,也再没有别的县城。
即使拿不下柴桑,但如果诸葛军能确保己方有绝对水军优势,那也可以在庐山险要之处、依山傍湖下寨,卡断海昏和柴桑之间的联络——
当然,一定要依山傍湖,不能直接在山区扎营。
一来庐山险峻,没必要占太高的地方;二来取水困难,一味追求居高临下,那就成马谡了。
如此,对南可居高临下威胁海昏县侧翼,卡断海昏、南昌敌军将来由大湖离开江西的水路。
同时又可以和西边沿修水东下的关羽军,成掎角之势。
当然,上述这些解释,都是上帝视角。诸葛瑾和诸葛亮说话,不会说得那么复杂、详尽。
他们兄弟俩都是聪明绝顶之人,稍稍点拨几个字,甚至有时候对着地图上某个点指一下、一个眼神,就心领神会了。
诸葛亮果然很快就理解了大哥这套折衷稳妥的方案,并且立刻分析出了这个替代方案的优劣特点。
只见他对着地图,若有所思地侃侃而谈:“大哥这条转进庐山、据险而守、卡敌咽喉的替代方略,相比于先取柴桑的方略而言,胜在把握更大,不存在无法拿下的问题。
我军今日取彭泽,算是猝然偷袭,估计此刻柴桑守军都还不知道彭泽丢了。从地图看,柴桑守军最快要一天之后,得到败兵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