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乱飘,而且最多一炷香时间就熄灭坠落了,很难有实用价值。但这种东西,在“制造神迹”、打击狂热迷信之人的心理时,却是非常好用的,算是专业对口了。
诸葛瑾也是想给弟弟早点把其应有的成绩做出来,避免被自己的蝴蝶效应影响湮没。
只可惜,诸葛亮现在还没有取字“孔明”,所以没法命名为孔明灯,只能叫“诸葛灯”,不过反正诸葛瑾没抢这个名头,对外说是二弟做出来的,这也就够了。
……
诸葛亮那边准备的各项措施、手腕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诸葛瑾当然也不甘人后。
而他自然而然想到的一个“展示神迹,打击狂热者信仰”的办法,就是把一百多年前、托勒密帝国用于神庙开门的希罗蒸汽球,给稍稍改头换面复刻出来。
要让诸葛瑾在汉代造出蒸汽机,那显然是痴人说梦。哪怕是比瓦特蒸汽机更原始一个时代的纽科门蒸汽机,都是绝无可能。
不过,仅仅是造一个用导管喷汽的蒸汽铜球,这玩意儿确实难度不大。只要把两口近似半球形的铜锅锻打熔接到一起,尽量密封就够了,再开孔熔接几根铜管上去。
而诸葛瑾之所以想到造这么一个“玩具”性质的东西,显然也是因为他知道:
历史上蒸汽球最早就是被托勒密帝国的神庙祭祀们看中了,愿意用这个昂贵、华而不实、能效巨低毫无经济性的东西,来展示神迹。
神庙把这种灌满水的烧水铜球、两端各开一条导气管,这两条导气管喷蒸汽的方向刚好相反,就能用扭力驱动铜球转起来。
而铜球的轴跟神庙大门的轴连接起来,就可以驱动庙门在没有人推动的情况下自动开关。
说白了,用这种蒸汽球来开门,能耗起码是人手动推门的百倍,能耗效率简直低到令人发指。
但展示神迹从来都是不考虑经济性的。祭祀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