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舍弟诸葛亮 > 第68章 破柴桑(上架首日,感谢支持首订)

第68章 破柴桑(上架首日,感谢支持首订)(5 / 9)

军来的话,那队援军是看不到我军这些把戏的。”

诸葛亮有条有理,把敌我各军的行动速度、调度潜力,都堂堂正正分析了进去,显得他给出的尝试强攻之日,并非随便猜对了一个答案,而是深思熟虑的。

他刚才说到的增营增灶等手段,也是他这几天随军观摩甘宁军扎营,一边学习基础知识,一边尝试用点古已有之的兵法小伎俩,来强调诸葛军的规模势大,进一步压迫城内柴桑守军的心理劣势。

比如“让战船夜里偷偷离开水寨,白天回来”,这就跟七年前董卓“夜里让西凉骑兵悄悄离开雒阳,白天再大张旗鼓开回来”异曲同工。

这些计策都不算特别高明,也不罕见,对于新手来说,却能很好的锻炼、查漏补缺。

所以这几天诸葛瑾也是任由他自行摸索、锻炼。只要不是太离谱、没有明显风险的,诸葛瑾都不阻止。

毕竟诸葛亮此前可是没有过任何军旅生涯,他只是看了兵法,加上自己理解、脑补、听大哥说。

而汉朝之前的古人写兵法,又是很大而化之、论道不论术的。

治军、行军、扎营、围城,种种管理实践、工程应用方面的小知识,只能让带兵将领慢慢在事上练。

谁让竹简用起来太麻烦呢,而此前的兵法,都是竹简时代的人写的。东汉发明纸张后的上百年里,天下因为没什么战乱,几乎没有诞生新的兵法着作。

那些古早的兵法,也就不可能跟纸张便宜、印刷术烂大街的宋、明人写、那样事无巨细地水。

趁着现在敌人还不强,让诸葛亮充分尝试,低成本试错也好。

……

诸葛瑾见弟弟终于把方方面面都捋清楚了,而不是碰巧蒙对的答案,他也就欣慰地答应了其所请,决定今晚再放一次诸葛灯,

然后趁着同一个时机,再最后骂阵劝降一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