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舍弟诸葛亮 > 第225章 黄祖才非长者俦,祢衡珠碎此江头

第225章 黄祖才非长者俦,祢衡珠碎此江头(3 / 6)

而去。

车道拐角前方一座土丘突兀隆起,上有一亭,亭中立碑刻字,朱柱青瓦色泽崭新。

司马徽往年也曾来过沙羡、夏口等地,从不曾见此亭、碑,而且亭子如此漂亮,他忍不住来了兴致,便随口问刘备:

“敢问车骑将军,此亭有何故事?莫非是将军改武昌县后新筑、以志盛事?”

刘备连忙很能来事地吩咐停车:“先生有兴,何不登丘观览。备一介凡俗,并非风雅之士,也不需兴土木以志功业。此亭乃是半年前、子瑜云长破黄祖后留下的。”

司马徽听说要耽误行程,有些不好意思:“老朽不过随口一问,岂能横生枝节耽误时辰。”

刘备如沐春风道:“有什么可耽误的?回了城也不过饮宴接风,只要先生不饿,尽管拖延,只当活动活动筋骨,一会儿还能多吃点。”

说着,刘备直接毫无架子地扭头对着后车众人喊道:“孔明,你们饿不饿?”

诸葛亮徐庶自然连忙表示还不饿。

司马徽微微诧异:这车骑将军竟如此没有架子的么?

如此隆重礼贤的作秀,行程说变就变,太接地气了。

司马徽也只能接受好意,刚要用藜杖伸下去撑住地面、然后下车,刘备就一把接过藜杖,然后单臂托着司马徽腋下,轻轻一撑助他下车。

这种事情原本是侍仆之人做的,看上去姿势会比较卑屈。但偏偏刘备猿臂甚长,他站在地面上,手臂只要微微上抬,也能撑到车上之人腋下的高度,一切就显得那么自然,毫不造作。

司马徽站定后,刘备扶着他一条胳膊,另一手拄杖登丘,复行数十步,来到亭上。

司马徽对着石碑轻声念道:

“黄祖才非长者俦,祢衡珠碎此江头。今来鹦鹉洲边过,惟有无情碧水流。

唔……此歌乃志朝廷钦使祢衡为黄祖所害典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