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舍弟诸葛亮 > 第228章 不但没封住,还白搭了一个

第228章 不但没封住,还白搭了一个(4 / 7)

,荆南四郡的商人也能换川盐济楚的路数,以川盐平替淮盐。

然而,这一个月的情况,却不能以平时的状态来估算。

因为对面的刘备控制区,刚好有几项产品,处在爆发期。

随着鄂县大冶铁矿的开矿、新式灌钢技术的普及,大量廉价的钢质民用工具,被诸葛亮有意识地投入市场倾销,以挑动荆州各大豪强和商贾的神经。

武昌印书局批量印刷的《尔雅》和一部分《毛诗》,也被临时抽调,低价往荆州贩售——甚至是在武昌学宫本身的图书馆储备都还不够的情况下,就优先满足荆州市场的倾销需求。

毫无疑问,这正是诸葛亮打击刘表声望计策的一部分。

刘表封江,原本不是为了让蔡瑁、张允、蒯家牟利的,是实打实为了阻止人才流动。

但诸葛亮偏偏在刘表下令封江后倾销紧俏商品,故意让敌人赚取垄断差价、故意暂时便宜了蔡瑁张允,结果也给蔡瑁张允拉来了极大的仇恨。

蔡瑁张允还一时没反应过来,只觉得自己幸运:刚刚撺掇使君封江,顺便控制贸易,结果对面立刻有那么多紧俏不愁卖的好货贩售过来,全部让蔡张蒯三家当了垄断二道贩子,赚得盆满钵满!

汉朝原本是不存在“图书贸易”这个行业的,因为这个时代的书原本都要靠手抄,压根儿不会形成产业。

真正的有钱人不想亲自抄,最多也就是花钱雇点人抄,或者是长期养着门客,让门客闲下来就帮着抄书,总之不存在现成花钱买书的情况,这是真正的无价无市。

武昌印书局卖出来的量贩式《尔雅》和《毛诗》,在荆州立刻引起了一批有心上进但没有门路找书的、同时还有点闲钱的人的追捧。主要就是些没文化的小地主、由盗匪刚洗白转正的小豪强。

这可是突破世家对知识垄断的契机!

随着印书的传播,大量对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