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
太史慈的副将许乾得令后,立刻以旗语指挥各船掉头,试探敌人。
因为船队规模庞大、船只又笨重,十几艘大型斗舰花了两盏茶的工夫,才陆续完成掉头。
后方十几里外,徐琨的舰队也很快发现了这一动向,黄盖立刻请示徐琨:“府君,太史慈掉头了!莫非是发现自己航速太慢,即将被我们追上,所以想抢先摆好迎击阵势,殊死一搏?”
徐琨闻报后,示意要亲自上桅杆确认情况,于是望斗上的瞭望手立刻丢下一根麻绳,徐琨的侍卫连忙帮着把安全绳绑在徐琨身上,然后扶着他半爬半拉上了望斗。
观望一番后,徐琨已经确认,太史慈就是打算列阵而战,调整好迎击阵型,以免被追上时阵型散乱、首尾不能相顾。
徐琨便暗暗狞笑,吩咐道:“我们也减慢船速!保持距离!正好等伯符也追上来一些,免得一会儿要独力跟太史慈厮杀太久,我们的船终究比太史慈小,近战对我们不利。”
于是,徐琨的舰队倒是没有掉头,但纷纷减速,还往南北两个方向两翼包抄,试图从三面逼近太史慈。
太史慈见敌人减速,也知道敌人的先锋是在等中军主力,缩短一会儿开战后需要独力死撑的时间差。
但太史慈知道今日的交战是要利用潮汐的,他也就乐得闷声发大财,吩咐船队再次掉头向东,假装出一副“想要求战而不可得,只能再次逃窜”的被动姿态。
徐琨看到太史慈的进退两难,愈发得意:“太史慈船只笨拙,航速缓慢,逃又逃不掉,返身杀回我又不跟他打,实在是太憋屈了。
人皆言诸葛兄弟神机妙算,关羽用兵如臂使指,竟也有今日这般进退失据!明明有快船可用,为了确保出兵规模、全军尽出,非要带上这么十几艘慢船,最后害得全军失去了速度优势。
岂不知一支舰队的航速,是由舰队里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