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部全部归降我军。若是我军立刻反击河北,发起攻坚,实力还未必能快速克敌。
但若是袁绍再轻敌冒进一次、在主动进攻中被我军削弱兵力。然后我军再趁势反击,必能夺取冀州大片膏腴之地,使袁绍无力再与我们野战。届时袁绍只能固守坚城,冀州也就剩邺城、南皮等数处可以依托固守。
其余无险可守之地,只要袁绍野战不是我军敌手,必然被我们夺取。且如今已是三月末,等我军动手时,想必已是四月,而五月便是冬麦收获季节。
我军去年鏖战艰苦,主要受制于军粮不足。若能在冬麦收割之前进入冀州膏腴之地,因粮于敌,则我军愈强而袁绍愈弱,胜负之势,至此方能算是抵定。”
历史上的荀攸,这时候应该献的是建议曹操打仓亭之战的计策。很显然,这是因为历史走向出现了细微变化,荀攸也因时制宜,随机应变了,想了一套更适合眼下实际情况的计策。
于是乎,原本的“仓亭之战”,就从一场曹军主动进攻的战役,变成了一场先示弱勾引敌人打过来削弱一波、然后再防守反击的战役。
这很合理,完全符合智商逻辑。
历史上的仓亭之战,是建安六年三月爆发的,现在已经是三月下旬了,就算爆发估计也得四月。但历史上的官渡之战是前一年十月就结束的,现在拖到了腊月。
在前一场战役结束时间拖慢了两个月的情况下,后一场战役也相应晚一个多月,非常符合各方的备战需求。
而曹操的虚心纳谏,也一如历史同期,发挥稳定。
在荀攸的劝谏后,他立刻全盘采纳了,并且追问荀攸更多细节:
“公达以为,我军若是能顺利勾引袁绍轻敌,袁绍会从何处进攻?我军又该在何处设伏?黄河沿线,我军与袁绍接壤的边境,东西足有上千里,处处都有可能被进攻。”
对于这个问题,荀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