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那种相信“兵强马壮者居之”的鲁莽匹夫,应该平时也有苦学过诸葛瑾的政治理论。
曹操不由感慨,自己的几个儿子,于文采、武艺方面都各有所长,但似乎对于这些天道德行、统治合法性来源,不怎么感兴趣。
这方面表现最好的,也就是如今十五岁的曹丕,但认识也比孙权要浅。
至于十岁的曹植,如今只能看出他文采谈吐远超同龄人。十三岁的曹彰,已经身强体健有习练武艺,但别的什么都不懂。
当然这也跟他们年纪太小有关,以后或许能有改观吧,曹操对自己的儿子还是很期待的。
将来要是能让孙权成为自己儿子们的师友,影响他们形成这方面的意识,似乎也不错。
曹操便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孤之诸子,除了战死于宛城的子修,其他皆不如孙郎之见识。你可愿拜孤为……算了,孤有一女,即将成年。令兄有大功于国,你可愿做孤的女婿?”
曹操这也不是一时冲动,他想得更深,知道孙策为朝廷如此出力,自己必须重酬孙策的弟弟,作为垂范,以后其他偏远之人如马腾韩遂士燮等辈,才会继续为朝廷卖命。
孙权人在矮檐下,自然不可能拒绝,但他也不敢托大,当下只是私下表达了谢意,这也是给曹操留下后悔的余地——否则万一自己坏了曹操的事儿,还咬着曹操要兑现承诺,这不是嫌自己活得长么?
先口头答应一下,但不宣扬,把后续主动权交给曹操,才是最稳妥的。
曹操于是就口头把后来该被封为清河公主的那個女儿,许给了孙权——也就是历史上后来嫁给夏侯楙那个。
清河公主是跟曹昂同母,所以年纪比较大,很快就够年纪出嫁了。历史上曹操一开始是跟司隶校尉丁冲一家议亲,想把女儿嫁给丁冲的儿子丁仪。
但丁仪是曹植党羽,曹丕不希望丁仪变成自己姐夫,就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