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太史慈从关羽那儿借调了田豫助战,还把跟他一起来的陈到,从诸县拉到渤海前线,参加一线作战——
陈到是跟太史慈一起来的,倒是不用向关羽借。但陈到最初被分配的任务,只是防守诸县,因为刘备非常重视诸葛家人的感受。
诸葛家三弟被放到诸县当县令,负责这处袁刘边境的结合部。刘备为了进一步笼络诸葛瑾诸葛亮,当然要把擅长防守、护卫的陈到放在诸县,以示绝对确保诸葛均的人身安全。
太史慈临时把陈到调走,关羽则另外派了部将高顺来诸县接防,一样可以确保万无一失。
高顺投降刘备也有一年半了,但此前他并没有机会建功立业。一方面也是因为高顺为人比较严正凛然,不是非常贪功贪升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高顺比较仇恨曹操阵营。
他投刘的契机,就是衣带诏事件刚发生时。投过来之后,高顺也需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需要立人设,所以老是劝刘备北伐攻曹,匡扶汉室,顺便为董承和吕布报仇。
但刘备当时要先决策孙策,根治己方腹背受敌的问题,高顺听了后也能理解,但表示他不愿意参加对江东孙策的征讨,愿意帮刘备守卫江夏和庐江与曹贼汝南郡之间的边境,防守大别山区沿线。将来刘备腾出手来要伐曹了,他自然尽全力。
刘备考虑到和曹操所占据的汝南郡之间的漫长边界,也确实需要人盯着点,高顺愿意待在这个不容易出功劳的位置上,他也不会反对。
所以后来这一年里,张辽倒是跟着关羽立了不少对孙作战的功劳,而高顺就只是谨守北线,也算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了。曹操这一年多里也没打过来,就跟匈奴人遇到李广守边就懒得进攻一样。
如今,高顺的军职已经比张辽低了整整一级了。张辽在灭孙之战中,因为对孙策本人的阻击大功,已经被表为中郎将,而高